專家們都提倡要多讓寶寶爬行,
現在就讓我們來教你如何讓寶寶勇往前爬的方法。
爬是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
它處於「坐」和「走」之間,是寶寶開拓視野、認識世界的好方法,
我等的就是這支疫苗~這是跟7價同一間公司(Prevenar® 沛兒)製作的。
為了等這支13價,我還專程幫崴崴選擇注射比較貴的7價疫苗。
(避免不同廠商的疫苗銜接出問題)
原本是聽說99年的8月會上市結果又延到11月,結果都是只聞樓梯響。
現在新聞說明年1月會上市…
這樣的話,崴6個月要注射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應該撐得到指定注射13價。
寶寶誕生第4個月,體重不僅是出生時的2倍,而且身體也變得結實有力(但不是胖),不再像是個軟趴趴的布娃娃。這個階段的他,看得更清楚、聽得更仔細,而且也開始嚐試副食品,是個準備揚帆出發、探索世界的小小孩囉!
在這個關鍵時刻,爸爸媽媽除了給他滿滿的愛與呵護,請別忘記跟他一起玩遊戲,因為寶寶不僅能藉此更深刻感受到你的愛,而且還能玩出一生受用的大能力。
4~6個月寶寶“視覺”發展概況
4~6個月的寶寶視覺發展已進步到可以看到60公分左右的距離,較喜歡對比強烈、飽和度強的東西,對具有速度感、會移動或可以發出聲音的東西更感興趣。台安醫院心智發展中心副技術長廖笙光表示,由於這階段寶寶的追視能力更進步了,所以不妨使用一些懸吊的玩具,以幫助寶寶的視力發展。不過懸吊玩具也不是隨便掛掛就好,康寧護專幼兒保育科老師林秀芬提醒,懸掛時不要固定在同一個點,不然反而可能會造成寶寶斜視。
此外,5個月左右的寶寶也開始具有認人與辨識物品的能力,所以如果看到媽媽兇兇的表情時,可能會跟著不安或哭泣;此外,雖然寶寶還不太會怕生,但看到不認識的人,也會出現異樣的反應(例如好奇、不可思議)。因為對周圍事物會更好奇,探索心也更旺盛了,所以寶寶可能會出現:伸手摸媽媽的臉、四下張望、不安分扭動身體或伸手等動作,來滿足他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
廖笙光副技術長更特別提醒,如果寶寶躺在嬰兒床上時,最好不要倒著看寶寶,否則可能會使寶寶感到困惑,甚至因此受到驚嚇喔!
此兒童發展測驗內容
主要是徐澄清等參考美國「丹佛兒童發展量表」(簡稱DDST)所編。
測驗內容包括粗動作、精細動作及適應能力、語言、身邊處理及社會性四部分。
↓ 下載 嬰幼兒發展測驗圖表 ↓
http://www.bobo.com.tw/news/detail.asp?sn=0704190001
|
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因發生碰撞而造成傷口的出現。如果家長具備基本傷口處理常識,在第一時間內,為孩子進行正確的傷口處理,就能把傷害降到最低──減少感染及結疤,而不致驚惶失措。 |
寶寶發燒了,怎麼辦?台北市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陳永綺指出,5成以上家長在小孩發燒時會先居家護理,但護理後發燒反而更嚴重的案例卻時有所聞,其實,只要不是高燒、活動力不受影響,家長只要密切觀察即可,並不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就急著退燒喔!。
■切記忙降溫 反而會引起高燒
陳永綺表示,常在門診時發現有高燒病童被焦急的家長送醫,詢問後才發現,小朋友本來只是小發燒,父母卻急於以洗溫水澡、躺冰枕等方式幫小朋友降溫,結果愈幫愈忙,反而高燒不退。
相信家長們對於孩子的語言發展總是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其實孩子語言發展除了男女有別,更夾雜著遺傳.環境...等因素影響著,也不見得說不清楚就是大舌頭,孩子的語言發展是有一定的歷程,身為父母的我們若操之過急反而會成為孩子的語言發展歷程中的絆腳石,不可不留意呀!為了讓禾園的家長們可以更清楚了解孩子語言的發展歷程,我們特地精選以下文章與家長們分享,期望能更正向幫助家長們對孩子語言歷程的認知~
六歲的小松是我的一個小病人。他笑臉迎人、大方自在,隨時都想要耍寶,臉上總閃過慧詰的表情,是個活潑開朗的乖孩子,完全不會病懨懨。嚴格說起來,他得的不是那種吃了藥就會好的「病」,他是因為說話不清楚、也就是俗稱的「大舌頭」,才來就診的。他的舌頭正常的很,一點都不大,只是不夠靈活。
舉幾個他容易說錯的例子,例如:「卡通」說成「卡空」、「我的筆」說成「我個筆」。他也是個幸福的孩子,因為有三個不需支薪的專屬私人翻譯──爸爸、媽媽、姐姐。當別人聽不懂小松說的話時,他們會即時幫他翻譯給別人聽。他們一方面滿心希望小松長大後就可以「優退」他們,但一方面又擔心不知何時小松的說話問題才會改善,只好找上了我來幫助小松。
小松到底得了什麼病?
像小松這樣因為說話語音不清楚,造成溝通上的障礙,我們稱為構音(音韻)異常。
文/謝雅蕙 指導老師/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
參考資料/《跟尿布說拜拜.幼兒的大小便訓練》台灣麥克出版.《新手父母的2歲孩子》.信誼出版
寶寶ready.訓練才開始
美國小兒科醫師貝瑞布列茲頓,曾觀察2,000名小朋友發現,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等待寶寶具備足夠的條件之後,才開始訓練寶寶如廁,則寶寶抗拒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
6大徵兆,寶寶ready go!
徵兆1:寶寶一天當中至少有2個鐘頭以上尿片是乾的。
此兒童發展測驗內容主要是徐澄清等參考美國「丹佛兒童發展量表」(簡稱DDST)所編。
測驗內容包括粗動作、精細動作及適應能力、語言、身邊處理及社會性四部分。
選擇自己寶貝的月齡 然後把『無法完成的動作或行為,從上列「V」取消』
http://nicol.ingpim.com.tw/ahpim/childbirth/default3.asp?Uni=23
剛出生的孩子,對成人的話確實聽不懂,但嬰兒的學習能力很強,當媽媽總是沖他微笑,對他說:“寶寶,我是媽媽”。“寶寶,這是奶,你餓了吧!”時間一長,這種語言資訊就儲存在了他的腦子里。隨著他的智力發育,再經過幾十次的語言重復,他就明白,原來總抱著我的人就是媽媽。到了1歲的時候,他可能會叫“爸爸,媽媽”了;當有人對他說:“寶寶,你的球呢?”他會轉身去找,說明他已經明白了話的意思。
★ 二、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
當寶寶已經明白成人的話還不會從口中說出,若寶寶指著水瓶,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於是把水瓶遞給他,這種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圖,並達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當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瓶,他拿著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時,會努力去說“水”,僅僅說一個字,你就應該鼓勵他,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
★★ 三、用兒語和寶寶說話
兒童語言發展有其自身的階段性,一般都是經曆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了解這一規律,但又不能遷就他,而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
1歲左右的寶寶,語言處於單詞句階段,寶寶經常發出一些重疊的音,如“抱抱”、“飯飯”、“打打”,結合身體動作、表情來表達他的願望。如說抱抱時,就張開雙臂面向媽媽,表示要媽媽抱。
護牙必修課:選好寶寶護齒品
想讓寶寶的牙齒健康,選好護齒用品是每個媽媽的必修課,牙刷、牙膏、漱口杯……
寶寶刷牙也得有一套合適的“行頭”。不知道媽咪們是否掌握了選用這些物品的小高招?
選用牙刷小高招
1、選擇可信任的高品質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