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可是我的女兒為啥不知道心疼我呢?」30日,家長趙女士傷心地打來電話說,上星期三,下班回家的路上,她不慎扭傷了腳,腳腫得很厲害,不得不在家臥床休息。
快過年了,讀高中一年級的女兒也放假了,想讓女兒幫著她幹點家務活,女兒不僅一動也不動,還發脾氣。

趙女士說,女兒的學習成績很好,長這麼大,她對女兒照顧得無微不至。
平日裡,只要女兒能好好學習,家務活她全包了,甚至連女兒的內衣襪子都由她來洗。

「常聽家長們對孩子這麼說,你只要好好學習,其他的事你別管。我不指望你以後照顧我,你只要自己能在社會上立足就行…」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何彬說,家長過於溺愛孩子,孩子反而沒有了感恩的心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理解大人的煩惱,因此往往不願跟孩子說自己的煩惱,更不會在孩子面前說自己很辛苦。
其實向孩子訴苦並不是希望孩子能幫助解決什麼,而是讓孩子體會父母的這份關愛,也能從中多瞭解社會。
家長在家也要多說「謝謝」,孩子才能受到感染。孩子幫你干家務了,你要說聲「謝謝」。

何彬老師認為,家長的言傳身教,比空洞的說教更有效
家長應該根據孩子年齡,指導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
讓孩子感受為他人服務的快樂,體驗父母的辛勞,培養家庭責任感。
另外,日常生活中,還要鍛煉孩子說出自己最感謝的人或最感動的事,學會讚美別人,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遊戲測試 折射受寵孩子心態 

在接待因溺愛而擔心孩子出現成長問題的6個「危機家庭」時,何彬老師做過同一個心理投射遊戲測試。
他認為,測試折射出當前孩子們的一些不良心態,須及時教育糾正。

遊戲測試是在一個「動物王國」裡,有獅子、水牛、綿羊、猴子等動物,其中「獅子王」有權號令其他動物。何彬老師讓孩子依照自己的意願,把自己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老師同學,都安排在「動物王國」裡,各自擔任一種動物角色。

測試結果顯示,水牛、綿羊等聽話的動物,很多孩子都安排給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更一致的是……6個孩子都把獅子王留給了自己。

何彬老師說,這個測試包括了忠誠、善良等美德和聰明、自由等個性特徵,
「受溺愛孩子」想得更多的卻是:別人聽他的話,為他服務。
如不及時正確的引導教育,有此心態的孩子日後往往自私狹隘、自大而脆弱。
他建議,家長切忌給孩子不良心理暗示,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行為,「心肝寶貝小祖宗」的語言等,做遊戲時小孩騎著大人到處爬等都應盡力避免。


原文來自:生活報
本文轉貼自BBH~
諭ஐ瑄~ੴ 
http://www.babyhome.com.tw/calendar/0,o1de,mid1153335,cid121479904.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