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不要有放羊小孩 ?! |
專家小叮嚀 |
我家不要有放羊小孩 ?! |
專家小叮嚀 |
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生兒育女趨於少數,爸爸、媽媽的重心多半只放在一個或兩個子女身上。因為子女人數少,三千寵愛集於孩子一身,加上物質生活富裕,玩具往往不虞匱乏。
也有許多雙薪家庭,父母因無多餘的精力或育兒經驗,只好商請老人家協助孩子的養育問題,而阿公、阿媽在疼愛金孩銀孫的心態下,各式各樣的玩具自然源源不絕的增加,孩子卻逐漸減少愛惜玩具的觀念。
玩具重質不重量
請先檢視您家裡是否也有這種情形:
孩子乖的時候,家長會買玩具獎勵;孩子不吃飯或是哭鬧時,玩具還是馬上到;
長輩出輩旅遊回來,新奇的玩具跟著來;玩具壞了就買、舊了就換新的。
不過,他錯了。這達成的效果比他想像的還要大。
過了幾天之後,他把這段投影片放到自己的Blog上面供大家觀看。
一、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我兒子天天是一個很會哭鬧的孩子。我就通過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帶動他一起唱兒歌什麼的,來幫助他改變哭鬧的狀況。——天天媽
二、忽視他的哭鬧
我發現,對於寶寶哭鬧最好的回應就是:忽視,忽視,再忽視!當我一歲大的女兒哭鬧的時候,我就轉過身當作沒聽見。她馬上就領會了:當她哭鬧之後是得不到任何的回應的。——遙遙媽
三、不應允寶寶在哭鬧中提出的要求
這是丈夫和我的共同感受,我們一致認同這個觀點,並且認為這的確是很好的方法。我們3歲的女兒姍姍就知道,如果她為了得到什麼東西而希望通過哭鬧的辦法來達到目的,這個途徑是行不通的。如果她想用哭鬧的辦法來得到她想要的零食或者玩具,那麼她是達不到她想要的目的的,即使是在我心情很好的時候或者心情很差的時候。其實我們對她是很公平的,如果我們拒絕了她的某個要求,那麼我們將在拒絕的同時答應她的另外一個要求。因為你不能老是拒絕,當然你也不能老是縱容她的所有要求。在你決定拒絕或者認同某一件事情以後,你就要堅持這樣的決定。——姍姍媽
◆每日商報
最近,本報教育熱線接二連三接到打聽學前班的電話,家長們一般希望學前班能提供一些語文、數學、英語知識的學習,這樣就不用擔心到了小學,跟不上進度。但專家們卻認為,讓幼兒園的孩子過早地學習小學知識,有害無益。
「現在的新課程其實很有難度,就拿語文來說,學習的生字比原來的一年級多多了,我的一個小侄女就學得很吃力。所以我希望能找一個學前班,讓孩子先學起來。」王女士的觀點很有代表性,絕大多數打進電話咨詢學前班的家長都認為這是在幫助孩子「充電」,幫助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加順暢,取得好成績。
過早學習可能有害身心
是不是提早灌輸小學知識真的能幫助孩子學得更好?學校的老師和有關專家卻不這樣認為,「先飛一步」並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還有可能對他們的身心發育不利。
一位有多年教育經驗的小學老師告訴記者,很多過早接觸了小學一二年級知識的孩子往往比較驕傲,他們覺得自己什麼都懂,比別人好,因此漸漸就會對所學的知識喪失興趣點,久而久之養成「老師教的東西自己已經掌握」的思維習慣。這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十分不利,他們缺乏學習熱情,學習成績自然會受影響。
趙女士說,女兒的學習成績很好,長這麼大,她對女兒照顧得無微不至。
平日裡,只要女兒能好好學習,家務活她全包了,甚至連女兒的內衣襪子都由她來洗。
「常聽家長們對孩子這麼說,你只要好好學習,其他的事你別管。我不指望你以後照顧我,你只要自己能在社會上立足就行…」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何彬說,家長過於溺愛孩子,孩子反而沒有了感恩的心。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理解大人的煩惱,因此往往不願跟孩子說自己的煩惱,更不會在孩子面前說自己很辛苦。
其實向孩子訴苦並不是希望孩子能幫助解決什麼,而是讓孩子體會父母的這份關愛,也能從中多瞭解社會。
★太平洋女性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的態度對孩子的創造力有極其密切的影響,
也就是說家長的態度在孩子創造力培養中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世上沒有「笨」孩子,只有「笨」的教育手段。那麼家長該如何做,有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人們通常用這樣來形象地說明皮格馬利翁效應:"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
要想使一個人發展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期望。期望對於人的行為的巨大影響。
Khoo/Liau/Tan 著‧ 吳明燁/洪慧芳 編譯
家長可以採取三種方式保護子女免受網路的威脅:
教育他們網路的危險、督導他們使用電腦、從知性與感性的角度防範未然。
*教育
0~3個月 感官知覺發展
寶寶躺著時會踢腿,或手指自己包圍大人的手指,但此時寶寶沒有控制力,
建議可選擇踢腳鋼琴類的玩具,增加腿部的力量,和手握搖鈴增加手指力量。